X

Welcome to Maxsun

Please select your country or region

Mainland China Global Home

IVB平台及B75尚在 铭瑄P75UD3 Pro评测

    Intel平台每年一更新,产品换代速度很快。新的芯片组上市后,老芯片组主板产品会在稍后淘汰。然而在CPU方面,并非新的CPU上市,老的CPU就会很快消失。就拿现在来说,尽管Haswell处理器已经发售了近半年的时间,但SNB及IVB架构的处理器仍然在市面上销售。


IVB平台及B75尚在 铭瑄P75UD3 Pro评测

    前些日子,作为i3-3220替代者出现的i3-3240上市,这也让IVB平台的寿命得以延长。不过市面上LGA1155接口的主板越来越少,这会让产品出现断层。不过近期上市了一款基于B75芯片组的产品可以缓解这种情况,它就是铭瑄P75UD3 Pro。

IVB平台及B75尚在 铭瑄P75UD3 Pro评测
铭瑄P75UD3 Pro 

    铭瑄P75UD3 Pro主板基于Intel B75芯片组,采用ATX大板型设计。B75主板可以完美支持SNB及IVB架构的所有CPU,这让选购老CPU的用户以及想要更换主板的用户有了选择的对象。

IVB平台及B75尚在 铭瑄P75UD3 Pro评测   IVB平台及B75尚在 铭瑄P75UD3 Pro评测
CPU供电及LGA1155底座

IVB平台及B75尚在 铭瑄P75UD3 Pro评测   IVB平台及B75尚在 铭瑄P75UD3 Pro评测
内存插槽及磁盘接口

    该主板采用了2条DIMM DDR3双通道内存插槽,可支持1600MHz频率的内存(CPU需要支持)。磁盘接口方面,该主板配备了1个B75芯片组原生的SATA3接口以及3个SATA2接口。

IVB平台及B75尚在 铭瑄P75UD3 Pro评测
扩展插槽 

    扩展插槽方面,该主板配备了2条PCIE x16插槽,1条PCIE x1插槽以及1条PCI插槽。其中,2套PCIE x16插槽支持A卡的双卡交火,满足游戏玩家的需求。

IVB平台及B75尚在 铭瑄P75UD3 Pro评测
背部I/O接口

    背部I/O接口方面,该主板配备了2个PS/2接口,D-Sub/DVI/HDMI视频输出接口,2个USB3.0接口,2个USB2.0接口,1个RJ45网络接口以及模拟音频接口。

 

测试平台介绍及测试成绩汇总

    基于Intel B75芯片组的铭瑄P75UD3 Pro支持SNB及IVB处理器,本次测试我们选用了SNB架构的Intel奔腾G840处理器。内存方面我们选用了威刚XPG 1600内存,不过G840处理器只支持1333MHz的内存频率,因此本次测试内存运行在1333MHz。

    测试软件方面,国际象棋、wPrime以及CINEBENCH R11.5 CPU项目对平台的多核运算性能有着考验,而Super π则检验了CPU单核心的运算效率。CINEBENCH OpenGL以及3DMark11则对平台的图形性能的检验起到了作用。

    软硬件信息及测试成绩具体如下:

 

测 试 平 台 软 硬 件 配 置 以 及 测 试 成 绩
核心配件
CPU Intel 奔腾G840
主板 铭瑄 P75UD3 Pro(B75芯片组)
显卡 NVIDIA GeForce GT 630
内存 威刚 DDR3-1333
硬盘 希捷 1TB 7200RPM 32MB Cache
测试软件
Benchmark Super π 1M
Benchmark Fritz Chess Benchmark 4.3
Benchmark CineBench R11.5 CPU
Benchmark CineBench R11.5 OpenGL
Benchmark wPrime 32M
Benchmark 3DMark11 Performance
系统及驱动程序
操作系统 Mircosoft Windows 7 SP1
主板驱动 Intel INF 9.4.0.1017
显卡驱动 Intel 15.31.7.3131
DirectX环境 DirectX 9.0c/DirectX 11
帧数监控 Fraps 3.4.7
测试成绩汇总
Super π 1M 13.899s
Fritz Chess Benchmark 4177
CineBench CPU 2.19pts
CineBench GPU 26.42fps
wPrime 32M 28.253s
3DMark11 Performance P1226

 


这才是8系正统入门 七彩虹H81主板评测
威刚XPG 1600内存(运行于1333MHz频率下)

    G840可以说是上上代平台的产品了,不过目前很多低端平台的装机用户仍然在选择SNB架构的奔腾产品。在测试中,铭瑄P75UD3 Pro表现出了不错的水平,各项基准测试及图形测试成绩均表现良好。

 

铭瑄6大特色设计解析

    铭瑄主板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也积累了很多经验,并通过长时间的研发得到了不错的成果。而本次的H87主板正式应用了铭瑄独家的六大特色技术,下面笔者就来一一介绍:


铭瑄Z68
军规用料带来高品质

    铭瑄对于主板的用料十分考究,电容上选用了特挑级高品质电容,并经过严格的筛选,性能不达标的元器件绝不采用,该电容在稳定状态下可以工作50000小时,相比其他电容多10年的寿命。

铭瑄Z68
铭瑄军规品质 

    对于电感的选用上,铭瑄也不遗余力的采用了R80铁素体电感,相比传统的线圈式电感和半封闭电感拥有更强的稳定性,经过试验证明电源转换效率相比提高了10%。

    军工品质还体现在不起眼的mosfet上,作为一种广泛应用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中的场效晶体管,对CPU供电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。国际级的mosfet电流控制开关,结合先进的焊栅技术的应用,可以利用PCB进行散热,从而使平台运行的温度降低30%。

铭瑄Z68
不计成本的双倍铜PCB

    2盎司纯铜工艺,通俗的来讲就是在主板中采用2盎司铜线路,可以减小阻抗,降低发热量,从而提高主板的执行效率和超频的稳定性。

铭瑄Z68
超对流散热技术

    超对流散热技术——铭瑄所选用的散热器,对材质和品质进行了严格的筛选,在各大网站媒体的试验评测中,散热效能相比其他主板提升了12%。三年前,铭瑄再度发力,针对热管独创超对流散热技术,对用料金属进行了特殊涂层的改进,让导热管中的冷热部分加快循环,从而提高降温对流过程,让主板即使在长时间高运转状态下,也能在温度控制上得到不错的效果。

铭瑄Z68
三位防御系统

铭瑄Z68
三维防御系统

    1、防短路元件是针对各类I/O接口可能发生的短路进行的人性化设计,用户可以不必担心USB口偶尔产生的短路情况。

    2、对于网卡部分可能遭受雷击的情况,铭瑄也在相应部分添加了防雷模块,其最高可阻挡6000V的瞬间电压袭击,为用户提供了保护盾。

    3、对于主板上越来越精密的元器件,各类静电的产生可能会对元器件造成不可逆的损坏或者饶人的干扰。ESD静电防护装置的添设,让上述情况不再发生。

铭瑄Z68
高效节能引擎

    铭瑄高效节能引擎采用硬件式节能技术,就是在主板上架设了独立芯片(智能调节电能开关),可以通过监控主板的负载情况,进行实时的电能调节,从而在不影响日常使用的情况下,智能调控电能,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。

铭瑄Z68
高效节能示意

    其智能电能调节分为动态节能与静态节能,两种不同的模式可以分别在开机和关机的情况下,最大程度的减少能源的使用。

铭瑄Z68
易联无盘 E-LINK

    E-LINK(易联无盘技术)是一项颠覆传统硬盘存储方式的技术,铭瑄主板在09年就已经对该技术进行了投入,与国内4大权威知名无盘厂商进行密切的联系和合作。而现在,铭瑄全系列产品线,在硬件和BIOS中都全面装载了E-LINK技术,使用户可以真正抛弃硬盘并且管理起来更加便利,此技术对于网吧等场所是非常实用的功能,并且受到广大用户的支持。

测试总结及编辑点评

 

测试总结

铭瑄 P75UD3 Pro


IVB平台及B75尚在 铭瑄P75UD3 Pro评测

分项评分

用料

★★★

设计

★★★

性能

★★★☆

价格

★★

扩展

★★★☆

 

IVB平台及B75尚在 铭瑄P75UD3 Pro评测

编辑点评

总结:
    一般来讲,新的平台出现后,旧平台就会淘汰掉,旧芯片组主板产品也会随即停产。在这个时候出现的铭瑄P75UD3 Pro可以算是市场上旧平台的救星了,B75芯片组的它可以同时支持SNB及IVB两个架构的CPU,让选择老CPU以及想要更换主板的用户“有米可炊”。

优点:
>>>总体设计较为均衡

缺点:

 

注:ZOL主板频道产品打分细节标准

满分:★★★★★ 零分:☆☆☆☆☆ 未测试不评价:-----

● 产品设计:

1、产品定位:产品的设计是否符合目标用户的需要。
2、用料品质:供电设计是否豪华,用料可否保证主板以及平台长期稳定运行。
3、市场定价:价格是否合理,比同类定位产品高减分,比同类定位产品低加分。

● 性能表现:

1、计算性能: 通过同一芯片组以及处理器,比较计算基准性能高低。
2、3D游戏性能:客观测试3D测试软件以及游戏,主观评价游戏当中的应用性。

● 人性化设计:

1、板载接口插槽:主板板载扩展插槽以及磁盘接口的数量和种类。
2、超频能力:处理器、内存以及显卡等频率的可提升空间。
3、附赠配件:通用性是否强,附件能否给用户解决临时出现的问题。
4、温度控制:通过测试了解主板板载芯片组以及供电模块等温度控制程度。
5、设计细节:产品的美观度、细节的把控、各种人性化的技术运用。